上海教育
主办单位:上海市教育委员会
国际刊号:1006-2068
国内刊号:1006-2068
学术数据库优秀期刊 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》来源期刊
       首 页   |   期刊介绍   |   新闻公告   |   征稿要求   |   期刊订阅   |   留言板   |   联系我们   
  本站业务
  在线期刊
      最新录用
      期刊简明目录
      本刊论文精选
      过刊浏览
      论文下载排行
      论文点击排行
      
 

访问统计

访问总数:41693 人次
 
    本刊论文
思悟:家访遭遇“闭门羹”

家访,是家庭访问的简称,是进行个别家庭教育指导的一种常用的有效方式,主要是解决儿童、青少年的个别的家庭教育问题。一般由学校的教师和干部到学生家庭进行访问,主要是与家长沟通情况,交流感情,密切关系,共同商讨教育儿童、青少年的方式方法。这种指导方法比较灵活机动,便于进行,而且指导得比较具体,更具有针对性。
  一年一度的家访又开始了,由于换了新的班级,所以我想在这次家访中摸摸孩子的情况,以便更好进行班级管理。
  初夏的周六,阳光明媚,风和日丽。我们一行三人在学生小Y,小Q的带领下去她们村家访。每到一家,家长和孩子都是热情接待,气氛融洽。虽是周末,没得闲暇,这却让我们的心情大好起来――老师的辛苦被家长的支持、理解转化为继续努力工作的动力!
  当我们谈论着,说笑着来到小C家的时候,却发现他家大门紧闭。我用手伸进锁洞里一摸,没有上锁,迟疑一会开始敲门。我一边敲,一边问:“有人吗?”大概过了三五分钟,依然没有人回应。在我们即将离开的时候,门开了,是小C的姐姐,她睡眼惺忪地说:“知道家访,家里有人。”于是我们跟着她走进客厅,映入眼帘的是小C父子正在看电视,电视的声音很大,连说话声音都听不清,沙发上还有一台平板正在播放视频。看见我们进来,小C爸爸从沙发上起来,说了一句:“老师来了?”然后就让我们坐下。
  “作业写完没?”
  “还没开始写。”
  “你吃早饭了吗?”
  “还没。”
  “你妈妈上班去了?”
  这时他爸爸插了一句:“没有。”
  我们面面相觑,有点无语。
  聊了一会,我们起身告别去了另一个孩子家,等我们家访结束再次经过小C家时,发现原本紧闭的大门已经完全敞开了!
  周一上班跟大家说起此事,同事们诧异之后,议论纷纷:
  “看他父母,就知道这孩子了!”
  “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什么样的孩子。”
  “你呀,还是省省心吧!”
  ……
  是啊,“子不教,父之过”。作为家长事事必须以身作则,给孩子树立起堂堂正正的、良好的榜样。堂堂正正的人应该是一个正直的人、有责任心的人、言行一致的人、守时惜时的人……那种贪婪、自私、斤斤计较、欺善怕恶、吹牛、违法乱纪、缺乏爱心的父母形象,会对孩子产生消极影响,甚至也会成为今后孩子和父母产生情感障碍的潜在诱因。
  于是,我开始陷入思考:面对这样的孩子,这样的家长,我该怎么办?
  家访后不久我在班里进行了小调查,发现小C这个孩子头脑灵活但是缺乏自制力;非常活泼但是没有朋友。我就抽时间和小C进行了“秘密会谈”,并“约法三章”:课上认真听讲,积极发言,课后按时完成作业;与同学之间友好相处,有矛盾冷静解决;每天回家和父母聊聊学校的事。小C愉快地接受了。
  之后我召开了主题为“同学之间”的心理教育班会。通过班会告诉孩子们如何处理同学关系,尤其是如何对待比较落后的孩子。教育孩子们多一份宽容,就多一份理解;多一份理解,就多一份尊重;多一份尊重,就多一份自信。面对小C暂时的落后,同学也纷纷表示愿意帮助他,更愿意见证小C的进步!
  面对小C的父母,我通过班级QQ群、校讯通等方式,向他们发送一些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小知识,也会把孩子在校好的表现及时告知他们,帮助他们消除一些认识误区或误会,对自己的孩子有一个正确的认识。慢慢地,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,开始理解、配合、支持我的工作。
  在学期末的考试中,小C没有让我失望,而之后的家长会上再次面对他的妈妈时,迎接我的是一句:谢谢老师!――这就是对我工作最大的奖励!不管之前有什么误会,都值了!
  这段时间的家访让我受益匪浅:教育是情感与思想的碰撞,离不开面对面、心对心的亲密切磋。从最初的不关注家访到期末的一句“谢谢”,也让我再次体会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,需要学校、家庭、社会的共同参与。家访则是这个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,是做好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。作为教师的我们,平时要多和家长沟通交流,互相学习,互相信任,结成教育同盟!
  通过这件事情让我更加坚定信念,不忘初心,大踏步行走在教育之路上!
  参考文献:
  李川.浅谈班主任家访工作[J].现代阅读:教育版,2012(3).

特别说明:本站仅协助已授权的杂志社进行在线杂志订阅,非《上海教育》杂志官网,直投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。
版权所有 © 2009-2024《上海教育》编辑部  (权威发表网)   苏ICP备20026650号-8